Tuesday, May 10, 2011

家长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教育资源库

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从学前进入小学的跨越阶段,因为它跨越两个学段,所以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看,是从学前期到学龄期发展的过渡期,其受教育的过程是不间断的。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标志着再一次体验、融入另一个社会团体,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因此做好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工作,家长在幼小衔接中所起到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从我们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对自己在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使幼小衔接工作成为家庭中教育的盲区。
  
一、家长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幼儿合作性、独立性的培养
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从生活方式、学习内容、师幼关系、活动环境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很多孩子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尤其是在幼儿的独立性方面,由于现在的幼儿家庭多属核心家庭,家长过分娇宠溺爱孩子,包办代替,不给幼儿锻炼机会,造成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谦让和协作能力差,依赖心理严重,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和独立性受到影响。
  
2.重视知识教育,忽视习惯培养
由于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 因而不了解游戏活动、操作活动、探索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源泉,还有一部分家长由于受社会一些错误思潮的影响,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而对知识的学习要求过高过急,让他们早些认字,熟练掌握加减运算,有一定特长,是很多家长的心愿,因而很多家长让孩子上多种补习班,学拼音、学英语、学算术,写作业等,而忽视了幼儿学习能力的培养。
  
3.家庭教育中缺乏一贯性
现在“421”的家庭模式(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幼儿),使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而很容易出现教育不一致的现象,爸爸妈妈一种要求,到了爷爷奶奶那儿全变了样,或者父母的要求都不一致,使幼儿或无所适从,或乘机钻空子。
  
4.缺乏规则和任务意识
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多以幼儿的兴趣为中心,幼儿的活动没有太多的限制,随意性大。幼儿园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分配给幼儿的事情没有明确要求,并且认为孩子小,不放心让孩子去独立完成某一项任务,或有布置无检查,而造成幼儿的任务意识淡漠,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孩子年龄小,幼儿园中又重视幼儿保育工作,因此家长和教师在生活上给予相当的呵护与关爱,幼儿的依赖心理严重,没有一定的规则和任务意识。入小学后,教学的目的性加强,孩子每天要按时做作业,而且还要考试,上下课的要求也很明显,比如上课不能随便喝水、去厕所等,也使幼儿出现了不适应。
  
二、多渠道加强家、园、校沟通,帮助家长转变观念
  
找出家长在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尝试开辟多种家校沟通的渠道,了解家长的需求,帮助家长解答困惑,转变其教育观念,以达到有效沟通,家校同步的目的。有人将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比喻为一个坡,幼小衔接做的好,幼儿在爬这个坡时就会轻松一点,反之幼儿就会很吃力,甚至会出现厌学或对上学的恐惧心理,因而做好幼小衔接关系到幼儿一生的成长。

针对家长在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找出了一定的对策和要坚持的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幼儿园、小学、家长在幼儿幼小衔接工作中要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认识,统一方向,统一目标。尤其在幼儿独立性培养上,家、园、校更要有机配合。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独立性的发展对于幼儿的个性、认知、情绪、情感等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独立性是养成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善于独立解决问题等良好习惯的基础。因而在家庭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放手让幼儿自主的按照自己的想法解决遇到的问题,注重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2.主体性原则
幼儿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主体,因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了解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兴趣,不要强迫幼儿过多接受一些诸如认字、计算等方面的知识,而要从吸引幼儿的兴趣入手,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如在学前期,家长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孩子进行多种形式的游戏,分辨上、下、左、右等方位,发展孩子的空间及方位知觉,利用“田字格”、“四线方格”,让孩子在方格内构图,做判断方位的练习,提高幼儿划线条的流畅性,还可以和孩子玩看图认字、配对认字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增加对认字的兴趣;吸引幼儿的入学兴趣,引起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和对做一名小学生的迫切期望,让孩子有信心,向往上学,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
  
3.个别针对性原则
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因而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采取不同的有趣的方法,不能人云亦云。家长要在了解孩子发展水平及不同时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比如家长了解孩子的自理能力差,就要针对幼儿的这一弱点,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锻炼,比如有意识地让孩子自己收拾床铺、自己洗袜子、打扫房间等,家长在带幼儿外出时,也要敢于放手让幼儿决定想玩的地方,并让其自己准备所需的物品;有的孩子责任感、任务性不强,家长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的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比如让孩子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家长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让孩子带着任务去完成,家长进行督促检查。
  
4.循序渐进原则
幼儿从学前期进入学龄期,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家长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耐心引导幼儿逐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逐步提高对幼儿的要求,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衔接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应具备的各方面的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平的教育目标,划分到各教育阶段去完成。
  
5.教育一致性原则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家、园、校三方的教育认识、方向、目标要一致,不是简单的幼儿园向小学靠或是小学向幼儿园靠,更不是幼儿园和小学,尤其是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出现小学化倾向,而是三方都要向幼儿靠,三方要彼此沟通,相互衔接,既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必须同时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家庭成员的态度和方法要一致,不要出现宽容和严厉、放纵和迁就交替运用,教育认识与教育态度不统一,教育方式因时、因地、因人、因情绪和因事而发生变化,从而相互抵消影响,这样就会使幼儿无所适从。
  
6.适应性原则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家长还要注意在学前期有意识带领孩子到小学或和邻居家小学生朋友一起玩,引起幼儿对小学的兴趣,熟悉小学的环境,改变作息习惯。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入学后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帮助幼儿尽快完成幼小之间的过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